
2022 首屆集美中國新風景攝影十杰:李曉軍
“剩山” 回響
攝影并文/李曉軍
《富春山居圖》是元代畫家黃公望以浙江富春江兩岸景色為背景創(chuàng)作的紙本水墨畫,是黃公望為其師弟鄭樗(無用師)所繪,是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。此畫后因 “焚畫殉葬” 而身首兩段,前半卷《剩山圖》現收藏于浙江省博物館,后半卷《無用師卷》現收藏于臺北故宮博物院。
《富春山居圖》畫的是一條漫長的江水,更是一個哲學,一個對生命態(tài)度的思考。
《“剩山” 回響》是我選用了 5 年時間拍攝的素材,經過半年時間的構思制作,將 300 余張富春江、新安江兩岸山水照片拼貼組合而成的新 “剩山”,以此向元代畫家黃公望致敬。
《“剩山” 回響》中有奇峰秀巖、山巒連綿;有水草灘涂、樹叢林間;有漁人垂釣、拱橋獨步;有茅草亭閣、村舍田野;有飛瀑清泉、孤舟碧波。遙想當年,黃公望也是流連在這一方山水之間,天長地久,物我兩忘,才構造出了他畫筆下獨具江南氣息的 “遠山長、云山亂、曉山青” 的富春山水畫卷。
《“剩山” 回響》既融入了我對中國山水文化的理解和情感,也是對《剩山圖》的重新解構和對攝影藝術新的認識。我希望通過自己的足跡去親近富春山水,創(chuàng)作并轉換成一種自和的表達,從而在時間和空間上實現與《剩山圖》形成對話的影像。
攝影發(fā)展到今天,創(chuàng)新越來越難。我想,新風景是相對于舊的表現形式、技術手段而言的,這個新不是新和舊之間的對照,而是跟舊的決裂。所以我們進行攝影創(chuàng)作必須對世界攝影史有了解,以國際視野去審視中國的風景,敢于突破和創(chuàng)新,用新思路、新手法、新形式走一條具有中國文化特色的新風景之路。